不需要安装电池
衣服穿在身上就可以发电
并检测血糖高低?
这款神奇服装满足你!
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课题组
历时两年研究
首次将热电纤维(电源)
和生化传感纤维(传感器)有机结合
借助人体和外界温差发电
并成功驱动葡萄糖传感器工作
实现了智能可穿戴柔性织物“一站式”传感服务
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全纤维集成热电驱动生理信号监测器件织造图
独具慧眼:让材料实现自身发电
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课题组
长期致力于
先进纤维新材料
及其与生物、电子、能源、环境等
交叉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工作
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武汉纺织大学李沐芳教授介绍,通过智能可穿戴柔性织物监测人体生理数据,这类研究在社会上已经比较常见。“但驱动传感器工作的电源,大多是通过插电源或安装电池提供电能,既影响美观,也不方便携带。我们就在想,有没有一种柔性织物材料能自身发电?”
热电和传感器集成一体的柔性织物样品
这个痛点,一直是课题组研究的方向。在两年前的一次交叉学科会议上,李沐芳教授和卿星博士就该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卿星博士研究方向是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生化传感器,她在会议上指出:能否将热电和传感器集成一体?团队成员继续开始深入研究。
人体与环境温差2.2K条件下,调控热电织物热电单元的串联个数调节输出电压大小
“其实,通俗地说就是不用电池解决供能的问题。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手机不用充电器充电,能够自身充电。”李沐芳教授说,团队成员想到能否利用人体和外界环境温差,来提供能源发电。热电织物通过温差效应持续为生化传感器提供能源。虽然人体与环境温差不大,但卿星博士研究的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工作电压低,信号放大效率高,可将微小的生理信号变化转变为明显的电信号变化。
李沐芳教授和卿星博士对学生进行指导
不断探索:实践出真知!
人体是恒温,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和外界环境温度相差2.2℃。为了验证其准确性,避免个例,课题组又找来10多位学生做试验,将热电和传感器集成一体的柔性织物穿戴在学生手上,结果显示温差一致。“男人、女人,坐着或站着,我们都做了试验,结果与我们判断的一样。”卿星博士说。
热电和传感器集成一体的柔性织物样品
通过自身温差提供传感器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在李沐芳教授看来,这是件很美妙的事。“不需要再增加电池等物件,这款耐磨、耐汗的柔性织物随身穿就能有电让传感器工作,不影响美观,也方便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一举多得。”
武汉纺织大学李沐芳教授(右)、卿星博士
多种功能:应用前景广阔!
研究团队成员认为
这款可穿戴柔性织物
采用的是绿色能源
实现了柔性供能和柔性传感的有机结合
通过蓝牙系统
可以实现人机相连
将人体一些信息传到手机上
目前,这款柔性织物可以通过检测汗液提供人体血糖的一些数据。李沐芳教授做了大胆想象:未来,人体的其他一些数据,比如血脂、高血压等,都可以通过这款随身穿的柔性织物检测。此外,利用蓝牙连接手机,可以让人实时观测健康数据,起到对健康预警作用。
合作机构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