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新闻

消息 | 中国养老产业百万亿规模,专业化智能化创新要分资本一杯羹

2022.02.23   浏览:767   资讯来源:深智联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下称“规划”)。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市场呈现一片蓝海,既覆盖医药、地产、金融等传统领域,也涉及包括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等新兴科技领域。

涉及人工智能、脑机接口

《规划》强调,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超过900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以上,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明显增长。

法国私募投资基金欧瑞泽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中国区总裁陈永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份最新出台的规划对包括养老床位在内的多个指标有了量化的要求,相比十年前的规划目标更加明确。这表明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国家已经形成了宏观政策方面更为清晰的战略部署。”

在养老服务体系中,《规划》强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其中包括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等休闲陪护产品,发展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机器人以及老年人监护、防走失定位产品。

在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和智能化升级方面,《规划》提出,强化老年用品的科技支撑,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康复辅助器具、健康检测产品、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适老产品的智能水平,开展多场景试点使用。

《规划》还要求加强老年科技的成果转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年用品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发展;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健康促进累康复辅助器具中的集成应用,发展外骨骼康复训练、认知障碍评估和训练等;发展用药和护理提醒、呼吸辅助器具、睡眠障碍干预以及其他健康检测检测设备。

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专项实施,《规划》强调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应用重大科技攻关,围绕神经系统损伤、损伤后脑认知功能障碍等康复治疗需求,突破脑机交互等技术,研发穿戴式动态心电检测设备和其他生理参数检测设备,开发新型信号采集芯片和智能数字医疗终端。

在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方面,《规划》提出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等。

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检索发现,在关于智能轮椅、康复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语音控制、肢体控制等相关信息无障碍化的“适老智能化”技术领域,中国共有超过8.8万件专利申请,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另外从专利申请人看,在该领域申请专利数量领先的科技制造也企业包括格力电器、OPPO、百度、华为、腾讯、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进一步观察上述专利所涉及的技术主题,在中国“适老智能化”领域布局较多的技术包括语音控制、机器人、摄像头、声纹识别等。

世卫组织公布的一份《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到2040年,预计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12.4%上升至28%。但中国养老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陈永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拥有巨大的老年人口结构,养老产业的基本面需求巨大无比,但是中国养老产业存在根本的结构性不平衡现状。缺乏现代养老服务业的布局和系统性的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他表示,要解决养老的结构性问题,必须要通过有效战略和政策落地来保障完善和实现,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养老设施、配套产业和制度化的服务性群体。

“养老设施的建设应该在非盈利性和商业市场化导向之间取得平衡,这就需要从宏观政策、市场投入和政府监管方面搭建起架构,中国过去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积累。”陈永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还表示,相比近年来急剧爆发的母婴市场,中国包括养老用品、康复类用品、药物等领域产业链仍较为薄弱,各大医院的老年医学科室和相关医疗服务也不完善。“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得到系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也缺乏专门的研发和投资机构参与,未来需要加大宏观政策方面的引导。”陈永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专业化需求吸引外商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银发经济不仅给中国大量的传统产业以及新兴创业公司带来新机遇,也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并参与其中。

以法国养老服务机构为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慢性病治疗、养老和医疗跨界合作等方面,此外,法国“非药物疗法”的研发也十分发达。

法国专业阿尔茨海默氏症护理机构爱默智(Almage)董事长、爱默智健康咨询(上海)公司创始人马克·塞永(Marc Saill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家通过顶层政策规划以及公共机构的筹资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在欧洲,公共筹资在机构的运营预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两年前,爱默智已经与华润置地合作,为其提供针对中国老年患者认知症康复护理的解决方案。早在2018年,中法领导人就共同签署了关于在银色经济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推动两国在养老领域合作。中国还引进了一批包括欧葆庭(ORPEA)和高利泽(COLISEE)在内的法国知名养老机构。高利泽也是欧瑞泽基金在中国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为后者带来数倍的资本回报率。

在塞永看来,中国养老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养老市场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居家养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欧洲,围绕老年人的生活场所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塞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未来也会朝着完善这一生态链的方向发展,开发一系列专业的设备与耗材,并有望采取集中采购的形式,培养起一批专业服务设备的供应商,从而建立起一套医院之外的护理体系,满足高龄、失能以及患有慢性病老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人群的特殊护理,塞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失智老人护理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不仅仅要照顾他们的身体,也要对其心理健康进行照护;并且针对每一个患者的病情,需要提供不同的照护方案,目前大多数机构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在欧洲,智能监测设备已经用于像爱默智这样的专业护理机构,例如搭载多模式传感设备的远程报警器,数字感官刺激工具,以及能够分析老年人活动水平的智能机器人等。

“这些新兴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测量老年人自主能力丧失的演变过程,并对其进行提前干预,并找到有可能延缓这一过程的方法。”塞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他强调,专业护理的核心仍然是专业的护理人员。“所有的这些技术都是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工作。”他说道。

陈永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外资角度来看,它们更加擅长专业、高端的养老和医疗产业的结合,中国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市场的经验,并通过政策方面的优惠对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培训机制予以引进和落地。”